“臭水沟”变公园 河北峰峰持续加强湿地修复
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5日电 (记者 王天译)5日清晨,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西和村村民杜大顺沿步游道健步走。
土生土长的杜大顺见证了家门口湿地公园从无到有的点滴变化。“近年来,因为对湿地的修复,家门口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杜大顺说,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的臭水沟竟成了“香饽饽”,村民们茶余饭后来遛弯,外地人自驾到这里跟白鹭合影。
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滏阳河上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当地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水域面积萎缩、水质污染加剧。如今,经过生态治理,水量逐渐丰富,水鸟相继“落户”,形成了占地2000余亩的湿地公园。
“3年多的坚持,我们将万亩湿地修复的设想实现了。”峰峰矿区园林湿地中心主任张中海说,2019年,峰峰矿区开始实施万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部门+乡镇+村组”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峰峰矿区沿滏阳河打造了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九侯古城湿地公园、老石峡湿地公园等14处生态湿地公园,累计修复湿地面积1.83万亩。
张中海说,随着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野生鸟类增至178种。随着各湿地公园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游客不断增加,村民在务农之余,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湿地修复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愈发显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