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iv277"><nobr id="iv277"><delect id="iv277"></delect></nobr></output>

    <tr id="iv277"></tr>
    <ins id="iv277"><video id="iv277"></video></ins>

    <small id="iv277"></small>

    <ins id="iv277"><video id="iv277"></video></ins>
    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投稿邮箱:cns0311@163.com

    河北永清:民俗收藏留住乡愁记忆

    时间:2022年11月0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图为永清县后奕镇白雁口村马振行民俗收藏馆内的各式老钟表。 侯文岭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11月3日电 (宋敏涛 庞趁友)11月2日,走进河北省永清县后奕镇白雁口村村民马振行的民俗收藏馆,琳琅满目的老家具、老农具、钟表等极具时代象征意义的老物件展现在眼前,瞬间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几十年前。

      “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都是机械化种田了,许多老物件都被淘汰了,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我收藏的这些老物件大大小小加起来大约4万件,现在我把这些物件收集起来对外展出,希望年轻人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发展历程,也为老一辈人留住内心的乡愁。”后奕镇白雁口村村民马振行表示。

    图为永清县后奕镇白雁口村马振行民俗收藏馆内,游客正在和馆内藏品合影。 刘现中 摄
    图为永清县后奕镇白雁口村马振行民俗收藏馆内,游客正在和馆内藏品合影。 刘现中 摄

      除了马振行民俗收藏馆,该县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永清镇东辛溜村以收藏旧瓷器为特色的李俊佳民俗收藏馆,永清镇佃庄村以收藏布老虎、绣鞋等老物件为主的李秀琴布艺收藏馆。据统计,在永清县共有八家农民个人创办的民俗收藏馆,藏品总量达二十余万件,这些藏品经历了沧海桑田、时代兴衰、人事沉浮,如今已安静地留在藏馆内供游客欣赏。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农具、老钟表、绣鞋等旧时老物件已经从原来的功能转变为一种工艺品,但百姓们与其漫长相守形成的亲切感,却总能撩拨起我们悠远的回忆,代表一种民俗文化留在岁月的印记中。

    图为永清县永清镇东辛溜村李俊佳民俗收藏馆内,游客正在欣赏摆在桌上的旧瓷器。 赵江 摄
    图为永清县永清镇东辛溜村李俊佳民俗收藏馆内,游客正在欣赏摆在桌上的旧瓷器。 赵江 摄

      “我们正在针对每个藏馆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登记造册、系统分类,为以后展陈打基础。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建造我们自己的博物馆,给这些民俗收藏爱好者们展陈自己藏品提供一个平台,也能让游客和老百姓通过这些藏品了解我们永清的民俗文化和民俗习惯,进而记住乡愁,记住永清。”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主任科员司绍祥说。(完)

    编辑:【李玉素】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投稿信箱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无码AV在线一区2区
    <output id="iv277"><nobr id="iv277"><delect id="iv277"></delect></nobr></output>

      <tr id="iv277"></tr>
      <ins id="iv277"><video id="iv277"></video></ins>

      <small id="iv277"></small>

      <ins id="iv277"><video id="iv277"></video></ins>